2018年11月24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由东南大学主办的"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活动,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举办。
此次公布的“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共有100个,覆盖了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造时间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特色鲜明、门类齐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现址以其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
哈工大博物馆
哈工大博物馆——哈工大“老土木楼”,建于1906年,由П.C.斯维里多夫(哈工大教师)设计,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为中俄工业学校校舍(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
1928年学校扩建,沿联发街侧翼扩建了三层建筑,设礼堂、健身房等,形成一座凹形建筑。扩建的建筑师亦是斯维利多夫。
2010年,成为哈工大博物馆的馆址。它是欧洲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现为哈尔滨I类保护建筑。它标志性的拱形门、哥特式的外墙浮雕以及环形通透玻璃窗的瞭望塔楼,都极具特色。
此外,一同入选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学生宿舍,其亦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学生宿舍
哈工大校部楼建于建成于1929年8月1日,原为学生宿舍,1958年,校部机关迁到此楼,故称此楼为“校部楼”,现为哈工大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地。
校部楼由哈工大中国学生自行设计、监工建成,被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第一个“华生宿舍”,后来曾一度作为女生宿舍。在日伪统治时期,被称为“大白楼宿舍”。校部楼为砖木结构,单栋三层,下有半地下室,三层是带老虎窗的阁楼,外墙面以简练的柱型浮雕装饰,属仿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身为一名哈工大博物馆讲解员,能够在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里工作,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让我们致敬百年建筑经典,保护建筑遗产,延续城市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