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馆内故事
  •   开馆时间:

  •   8:30-17:00(16:30停止入馆)

  •   春、秋季学期每周一及法定节假日当天闭馆

  •   寒暑假期间取消周一闭馆

  •   春节期间除夕、初一、初二闭馆


  •   预约电话:

  •   博物馆 0451-86281516

一条铁路与一所大学的诞生


哈工大报讯(郭煦/文)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是沙皇俄国为了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使哈尔滨由一个东北小渔村变成了远东著名城市,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东铁路的由来

    19
世纪中叶,中国成为沙俄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沙俄凭借强大的武力,迫使昏聩的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先后掠夺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为谋求称霸远东,沙俄开始修筑莫斯科至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19世纪末《中俄密约》的签订,使沙俄政府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筑中东铁路的权益。中东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最后一段,这条铁路以最短的线路穿越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实现了沙俄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直接连通,铁路沿线的资源也都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对沙俄控制中国东北有重要意义。
  在沙俄的威逼之下,18969月中俄双方签订了 《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18978月,中东铁路公司在中国小绥芬河右岸三岔口附近(现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举行了开工典礼。1898年,为便于直接领导整个中东铁路的建设工作,中东铁路工程局由海参崴迁至哈尔滨田家烧锅(现哈尔滨市香坊区)。铁路修筑工程从满洲里、绥芬河、哈尔滨三处同时开始。同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东铁路公司续订合同》,哈尔滨至旅顺的南满支线动工修建。中东铁路主干线与南满支线交汇于哈尔滨,呈字形。19037月,中东铁路完工并投入使用,中东铁路工程局改为中东铁路管理局,第二年迁往秦家岗(现哈尔滨市南岗区)办公。

    铁路上崛起的新城市

    中东铁路是沙俄殖民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产物,但客观上促进了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形成。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逐步演进为近代城市,并迅速崛起,成为远东著名的工商巨埠。
  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大批俄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护卫队及其家属来到哈尔滨,从山东、直隶(今河北省)等地闯关东的百姓也来到这里谋生。哈尔滨的人口数量骤然增长。沙俄在建设中东铁路的同时,也对哈尔滨进行了一些规划和建设。到20世纪初,哈尔滨已经形成了由今天的南岗区、香坊区、道里区、道外区组成的基本城市格局。哈尔滨的工业、商业、金融业等迅速发展,出现了铁路工厂、电厂、酒厂、面粉厂等工厂和商行、百货、银行。大批俄侨的涌入,使哈尔滨充满了异国风情,古典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各个流派的建筑风格各异,给哈尔滨带来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报刊杂志、电影院等。俄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在哈尔滨兴建了一批中小学和中等专科学校,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尔滨近代城市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西合璧的文化使哈尔滨这座移民城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诞生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然而,中东铁路附属地仍掌握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旧俄势力手中。由于旧俄势力与俄国的苏维埃政权处于敌对状态,中东铁路无法从俄国国内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输送与补充。加之频繁发生罢工运动,中东铁路管理局因此开除了大批罢工工人,致使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在中东铁路附属地生活的俄侨子女也无法回到俄国进入大学深造。为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并满足俄侨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中东铁路管理局酝酿成立中俄工业学校,这所学校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
    19205月,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开始筹建。8月,中东铁路的中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地方的官商士绅成立了学校筹建协会。99日,筹建协会推选著名大地测量专家和道路交通工程师阿··摄罗阔夫为首任校长。学校首次招收本科学生103人,其中包括7名中国学生,此外还有17名预科生。19201017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正式开学,设有铁路建筑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采用俄语授课,学制4年。
  中东铁路运营事业的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22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学制改为5年,原有的两个科分别改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生必须经过考试委员会答辩合格,才能授予工程师称号。由于学校治学严谨,要求严格,早期毕业生数量虽少,但在进入中东铁路工作后,大都表现优异。
    1928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校改由中华民国东省特区领导,更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东北政府国民教育部部长刘哲成为学校第一任中国校长。在科系设置上,铁路建筑系改为建筑工程系。同年,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将法政学院和商学院并入,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由中苏共管。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担任校理事会主席。
  东北沦陷后,中东铁路苏联一方产权出售给日本,学校取消俄语教学,改用日语授课。1936年,伪满洲国文教部将学校改名为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科系设置未变,学制4年。193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