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筹备之路  征集工作  征集花絮
  •   开馆时间:

  •   8:30-17:00(16:30停止入馆)

  •   春、秋季学期每周一及法定节假日当天闭馆

  •   寒暑假期间取消周一闭馆

  •   春节期间除夕、初一、初二闭馆


  •   预约电话:

  •   博物馆 0451-86281516

  •   航天馆 0451-86403118

征集——南京、上海站

叶香玉

  2006年3月10日,征集小组工作人员乘中午12时15分开往上海的58次列车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哈尔滨。这次博物馆筹备组拜访校友的队伍中又增添了新的面孔,她们是校电子仪器公司的陈研和航天学院的高工李晓霞,虽然是第一次和我们出去,她们责任心很强,并且她们的家长也都是四五十年代哈工大校友,所以我们对此行很有信心。我们分成了两个工作小组,郭艳茹担任了另外一个小组组长。

南京


  在南京3月12日-22日10天征集工作的时间里,共访问了34位校友的家。在访问的校友中,有8位是校友夫妇。其中院士3人、省领导1人、院校领导5人、厅局级领导2人、参加过党的地下工作4人、高校和科研所、教学和管理人员27人。在南京两组共访问校友47人次。在江苏校友会的协助下,我们征集工作的重点首先在知名校友和老校友之间进行。
  我们在南京的征集工作得到江苏校友会的热情支持与帮助,江苏校友会王向东校友向我们提供了有1000多位的电子版《江苏校友录》。江苏校友会秘书长陆廷圣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开车和江苏校友会名誉秘书长花慰文带陈研和叶香玉一同去拜访负责南京长江大桥基础工程建设的总工程师、今年86高龄的孙廷先老先生。花慰文校友眼睛不好出门时经常需要佩带墨镜,但她每天都与我们保持联系,并且我们在南京工作期间,又陆续向我们提供了数十位经过确认的新的知名校友名单,还亲自带工作人员陈研和叶香玉去访问了我校原纪委书记、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和南京化工学院合并成南京工业大学的原校纪委书记章丽华。他们对学校博物馆的征集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冯纯伯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崔有信教授等老校友还非常希望看到与哈工大近期发展的画报和有关信息。
  在访问工作中校友们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陈乃谦校友连续3次打来电话提供了很多重要材料,只要陈老打来电话,工作人员郭艳茹和李晓霞都准时赶到陈老先生家取回。她们在征集工作中访问了杨斌孙增润校友夫妇。杨斌校友由于身患重病刚刚进行过第六次化疗,但夫妇俩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不仅提供了许多材料,杨斌校友还提供了许多老校友的联系方式。孙增润校友利用家里的设施按技术要求帮助扫描制作了有关电子版,为征集工作带来方便。
  3月21日,征集小组在刚刚出差归来的周三多教授校友那里又一个“满载而归”。在我们征集工作过程中,了解到许多校友业绩显著,学识渊博: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首任院长周三多校友、南京大学万春华教授、胡宏纹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冯缵钢、易君六校友夫妇,曾经做过中共地下党工作、85岁的南京工业大学张丽华纪委书记,校长助理、年轻的李彬校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东南大学佘健校友,南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所(原电子信息产业部第二十八所)重要岗位上工作的王雅斌所长、刘曙阳、赵忠贵、古风……在征集工作进程中,哈工大校友的出色业绩让我们钦佩和骄傲,更让我们忘记了征集工作的劳累与辛苦。
  在南京我们访问了3位院士校友:胡宏纹、贲德、冯纯伯院士。在陆廷圣校友工作的公司里,我们见到了贲德院士。贲德院士曾任全国最大的研究所——目前5000多人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长,他刚刚从外地回到南京,接到陆廷圣老朋友的电话后就赶来,他非常详细地记下了有关内容,很快就和我们联系,根据我们的要求全面向我们提供了需要复制的本人国家级一等奖、光华奖特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证书等证书原件、贲德校友保留的学生证、老照片等珍贵的资料。贲德校友非常热爱学校并经常回校,根据我们的建议和要求,贲德校友慷慨地把荣获1993年度光华科技基金奖特等奖奖牌和老照片原件统统捐赠给了学校博物馆。贲德校友说,母校给了我宝贵的财富,教给我专业知识,培养了我吃苦精神,使我工作40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工作。我能被选为工程院院士,首先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贲德校友还说,需要我为母校做什么,我会尽力去做好。
  通过江苏校友会我们了解到,有数位南京哈工大校友在江苏省和南京市担任省市领导。由于这些校友工作极其繁忙,我们这次只见到一位省领导原副省长戴顺智,也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位省级领导校友。19日,从外地赶回南京的原副省长戴顺智校友给我们打来了电话。约定来访时间,偕夫人亲切接待了征集小组工作人员。诙谐幽默的戴省长平易近人,并根据要求“有备而来”:带来系列工作照片和有关材料。在交谈中我们知道了戴顺智校友1952年7月毕业于哈工大,并留苏学习,还有许多留苏及与苏专家合影的照片。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表示回去继续找寻与学校发展史有关的材料。
  原计划在南京6天的征集行程推迟了几天,因为有几位在哈尔滨联系好的校友此期间在外地出差或开会近日能返回南京,并且有些校友的资料需要在南京扫描和彩色复印后在南京返还,所以我们在南京的访问和工作的时间临时决定又向后延迟了4天,由6天延长到10天。在南京期间,返还了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李彬校友和佘健校友等人经过复制后的证书和照片等部分原件材料。3月23日下午,我们乘705次城际列车来到上海,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上海


  3月23日下午,我们乘705次城际列车来到上海,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下午3点30准时到了上海,住进了事先联系好的上海舟山警备区上海招待所。
  24日上午,大家在一起开了总结工作小结会,布置了在上海的征集工作方案。大家也互相交流了工作经验。上海区域广、高消费城市,但交通比较方便,每条街道都有公交车,所以要尽量节省交通费,访远道校友或者在高峰时间尽量坐空调公交车和地铁。
  在到达上海的第一天通过电话和校友先约定时间,联系了校友会联系人王一兵、焦国成、雷雨成等校友和在上海居住的老领导陈雨波、赵晖夫妇。出乎我们对处处快节奏和有些傲气的上海人的想像,上海的校友们也非常热情,几乎每位校友都是“有求必应”。不仅让我们结识了许多新的校友精英,同时也感受到校友们对学校的深深情意。
  焦国成所长是上海校友会副会长成员之一,得知征集小组人员到达上海后,又向我们提供了所里其他6位比较优秀的哈工大校友,并且和所里另一位副所长程钧培校友组织校友为我们集中准备材料。
  24日晚同济大学的校友张曙教授打来电话,和我们约定26日上午9时到他的家。上海真是太大了,23日陈研和郭艳茹去陈雨波、赵晖校友夫妇家,坐地铁就用了1个多小时。所以第二天她们早早就出发了,去同济大学的张曙教授家。征集小组不仅从著名的专家张曙教授那里带回了丰富的材料,还带回了张曙教授对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提出的非常好的建议。在张曙教授的引见中我们还先后访问了在同济大学工作的哈工大老校友蔡在檀教授、郭大津教授和李爱平教授,同时也和没来得及访问的校友建立了联系。
  在上海我们与3位院士取得了联系,他们是郭重庆、刘高联和孙敬良院士。上海航天局的孙敬良院士虽然在西安基地出差,但亲自给他的秘书打电话和我们联系,请他们协助按要求准备有关资料。在上海我们和上海航天局的校友、航天校友联系人王磊取得了联系,令我们高兴的是我们了解到上海航天局有我们许多校友特别是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校友。上海航天局有两位局领导朱茂松和徐博明都是哈工大的校友。虽然时逢两位副局长都在外地。但我们和上海航天局建立了基本的联系方式,并在王磊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上海航天馆。
  上海许多哈工大的校友精英基本都是在上海各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有哈工大的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哈工大校友。上海交大还被校友戏称为“哈工大分校”。据悉有哈工大校友上百人,还有一个哈工大上海交大校友分会。我们在上海通过和上交大哈工大校友分会的联系,使我们有幸访问到哈工大20世纪20年代的校友、上海交大原校长、今年92岁的范绪箕老先生。
  在上海交通大学,我们还先后访问到了著名的教授:在哈工大第一期学报发表第一篇文章的上交大俞德刚教授、材料专家蔡伟民教授、陈善本教授、蔡珣教授,当年是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曹珍富……。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许多校友没有见到。
  正在住院的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杨杰章教授是我校20世纪50年代第一批研究生,也是学校金相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闻知我们的到来,他特意与医院医生请假,带征集小组工作人员到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去寻找他在本领域撰写的3部著作。在杨教授的协助下,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海华东大学图书馆的支持,经协商,以保留复印件的方式,将图书馆杨教授撰写的唯一的3本孤本著作捐赠给了我校。
  在上海校友中我们这次还访问了在上海德国一家著名外企——上海恩德斯豪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留德工学博士、哈工大校友郁光建。郁光建校友是工农兵大学生,曾留德10年的他现在是中国优秀外企中少有的中国总裁。在他的统领下,整个企业从总裁到财务总监都是中国人的外资企业非常少有。他们的工作真是我们哈工大的骄傲!
  4月1日,我们在上海又有了新收获: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在葫芦岛市工作的校友将军王先金少将来上海开会。王先金少将不仅是哈工大校友,他的九位亲属组成了一个哈工大家族。
  在将要离天上海的最后一天,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李燕生打来了电话,李校长风趣地向我们“保证”,为学校尽力多方寻找资料。同时还向我们提供了多位在高校工作的校领导和他们的基本情况及联系方式。
  在上海我们访问了40余位校友,其中校友夫妇6对,院士3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教学工作者18位,科研院所科研工作者10位,院校领导3人,航天校友2人,少将1人,师级文职校友1人。这次上海之行,我们不仅访问到了许多校友精英,也带回了上海校友对母校的深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