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香玉
博物馆工作人员王文竹、叶香玉于北京在2007年9月3日-16日有效的工作时间里,首先返还7位校友材料,向近40位校友进行了征集工作。
一、向近40位校友进行了征集工作
这次征集工作,一是把重点放在了老校友和从事过中共地下党的校友身上,二是与哈工大1960年3个专业变迁到华北电力大学的13位老校友进行了座谈,同时做征集工作。在访问的校友或校友家人中,有8位是二三十年代老校友或其家人、院校领导3人、参加过中共地下党工作的6人,还有从事高校、管理、航天、科研工作的校友20多人。这次征集收获很大,在北京校友王发瑭的帮助下,我们还联系上了原中国外交部驻罗马尼亚、波兰、苏联、俄罗斯大使王荩卿校友,并征集了资料和许多老照片。有的校友们还向我们提供许多老校友的线索。
中共哈工大地下党的工作有其光辉的历史和渊源。征集地下党校友的资料是征集规划中之重头工作之一。这次北京之行,我们成功地访问了顾以健校友、天津市政研院的赵玉龙校友、王学作校友的夫人、罗亦农之子罗西北校友的夫人赵仕杰教授、韩俊义的女儿韩梅林教授、于甦之子于和平先生。
顾以健老先生20世纪50年代曾任哈工大化工系助理系主任,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他1940年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党的工作,赴美研修时曾担任中共留美支部中西部党支部负责人。
顾老还记得他读书时的哈工大校长是高铁。他说,哈工大是我的母校,虽然呆的时间不长,但哈工大给予了我很多教育。我的俄语是在哈工大学来的。这所学校很严谨,是学习苏联的样板。顾老还是美国圣母大学建校150年来唯一(也是第一位)获博士荣誉证书的中国人。美国圣母大学在全美3500多所大学中排在第十六位。他1979年担任中科院大连物化所所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1982年-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今年85岁的化学家顾老身体健康,精神瞿铄、乐观,现任圣母大学化学教授、荣誉科学博士、美国土若学院化学教授、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高级顾问。
我们已经是应约第二次来到赵玉龙校友家,他又为我们找到了反映当年东北哈尔滨学生(包括哈工大)运动的《哈尔滨党史通讯》等资料。在原军事外交干部,原总参外事局办公室副师职参谋、地下党员王学作校友的夫人雷女士那里,我们征集到了20世纪40年代王学作穿着哈工大校服的照片等宝贵资料。在征集罗老资料的工作中,我们为哈工大有罗老这样的校友而感到自豪,更感谢他的家人帮助我们顺利地完成征集工作。
韩梅林校友的父亲韩俊义(韩忠义)预科在哈工大就读,在校期间是中共地下党员,介绍人是高诚儒。在抗日军大时,名字叫韩忠义,校长刘哲还是韩梅林校友的表舅。韩梅林的爱人是北京校友会第一任会长张管生。这是一个校友大家族。
于甦校友之子于和平先生带着其父亲的有关资料赶到我们在北京的宾馆。于甦1936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地下党员。他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少共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并列席过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据于和平介绍,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八一宣言”。当年《八一宣言》就是吴玉章让于甦的父亲手抄后带回国内的。
在访问的校友或其校友家人中,有8位是二三十年代的。这次我们设法找到了北京叶大年校友96岁的俄罗斯夫人的家。之前我们先和叶大年校友的家人建立了联系,希望能在他的家人支持下征集到有价值的资料。校友王竹亭是哈工大第一批研究生,是我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竹亭是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毕生致力于我国铁路的建设和教育事业。他的子女也非常优秀,女儿王弭力是我国地质专家、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王弭力说,虽然她不是哈工大校友,但他们非常钦佩自己的父亲,也热爱父亲学习过的哈工大。
陈潜校友的女儿陈女士不仅组织子女收集有关陈潜的资料,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同年代校友的线索,其中叶大年就是陈女士提供的,她为我们的征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黄乃元(黄长敬校友的长子)的父亲与孙运璇、范绪箕都是同学还是好朋友,他把父亲在校学习用过的辞典、书本和当年的老照片悉数找出。黄乃元大学学的专业和工作领域也沿袭了父亲的轨迹,目前是北京电力研究院的高工和编辑。天津的常瀛(常荫集校友的长子)、朱富荣夫妇都是哈工大校友。常荫集生前为原济南市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省人大委员、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省民革副主任、水利电力部山东电管局副局长。常荫集为20世纪20年代末老校友。在学时组织同学创办了《电汽机》杂志,并担任杂志社社长,多次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文革”中深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1969年含冤而死,后昭雪平反。常瀛校友目前正在撰写父亲的回忆录并收集有关资料,并向我们提供了常荫集有周总理签字的厅长任命书、常荫集的成绩册和许多有关的老照片。常瀛表示愿意为哈工大博物馆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建立了联系方式。
我校20世纪30年代初第一批3位中国研究生,其中老校友夏舜参是其中一位。他于1924年考取了预科的官费生,1925年入土木工程学科,1929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30年又考取官费生赴德国柏林理工大攻读博士,钢筋混凝土专业,1933年末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夏舜参是拿到德国博士学位的第十二位中国人。他先后被聘任同济大学教授,还参加过一些国防要塞工程和修筑滇缅公路,在缅甸被日军截断归路后,历尽艰辛,九死一生。抗战期间,他曾两次随蒋介石特派代表贺耀祖赴苏联洽商对华援助事宜,任秘书兼翻译。1943年-1945年在重庆市市长贺耀祖手下任工务局局长;1953年-1956年参加过长春第一汽车厂的建设。1956年调入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结构所参加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大跨度樑薄壳等项目的研究及《德汉字典》的编撰等工作。1968-1975年“文革”期间因“交通部长俞大维派遣特务案”等诬陷入秦城监狱7年零2个月,1975年彻底平反。夏老于2004年6月7日无疾而终,享年94岁。其家人在谈到夏老时说,父亲一生坎坷,但乐观豁达,作为子女,他们表示非常愿意支持父亲母校博物馆的工作,目前正联系在国外定居的亲属收集有关父亲资料捐赠给校博物馆。
这次联系到的华北电力大学哈工大的校友们都准时参加了由华北电力大学老干部办协助我们组织的座谈会。从座谈会上我们还了解,哈工大当年专业变迁调走教师共29人,其中就有11位担任过正副校领导。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沈有昌1958年9月至1961年9月在哈工大读一至三年级,由于国家专业调整,于1961年到北京电力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他先后任华北电力学院、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北京水电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正局级)、兼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长。校友们带来了保存的老照片和资料,校领导王嘉旋和翟东群表示,要以书面形式给哈工大提供变迁过程中的回忆录和工作资料。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校友目前已有2万多人。许多校友精英也以北京为最多。所以北京校友的征集工作还很繁重和艰巨。在北京10余次的征集工作中,我们也得到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次来北京,老校友王发瑭、王世忠教授首先积极提供线索,并带领我们冒着酷暑去征集、购置像机附件设备。
沃蘭世纪创业投资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分析师陶炎校友之子姜陶涛开车专程送来其父亲、原哈工大工程物理系主任陶炎回忆录手稿节选光盘和哈工大工程物理系学生与系领导合影老照片。陶炎为建国初期曾任黑龙江工业厅副厅长、黑龙江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科委二处处长,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曾受任在哈工大高能物理系兼任系主任。姜陶涛还知道这个系是属于机密的专业。姜陶涛告诉我们他给在国外的姐姐发了信,她也是哈工大毕业的,学的自控专业,询问她手里是否还有有价值的资料。
原航天工业部科研局研究员高工栾双盛患病,也让家人帮助积极查找到十几件资料和几十张有关照片捐赠给博物馆。校友的敬业和热情很令我们感动,也给我们的工作增添了动力。
二、返还7位校友的资料
其中曹毅风和刘纫馥校友夫妇又向博物馆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和实物。李光汉、王连英不仅将部分原件给了博物馆,还将学生寄他的加拿大最新校友录提供给了博物馆。刘德本校长夫人杨枫、天津的赵玉龙校友也从返还的资料中将部分原件赠给博物馆,另外他们还准备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