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萍 王文竹 刘孟男
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我们带着3本近50位校友的征集提纲于2008年4月4日晚21点10分乘坐18次列车前往北京进行第18次(北京第十次)史料和实物的征集工作。5日早8点30正点到达北京,住在北京校友们帮助预订的冶金标准信息研究院招待所。
安排好房间,稍作休息,就开始电话联系校友,确定拜访的具体时间。午饭后,兵分两路开始到校友家进行征集工作。因为这次要拜访的校友较多,有时几位校友的拜访时间往往会碰到一起,同时也为了赶进度,就临时改为兵分三路3个人各自单独的前往校友住处或工作单位。每天工作近3个单元,在晚间休息前一定要把当天征集到的史料和实物进行整理,并将登记表填好,否则过几天就会记混或是忘记了有关重要的线索。因时间太紧张,房间里的电视一次也没打开过,没出来征集的同志在家里继续打电话联系,然后将联系好的校友征集线索传给我们。
这次征集虽然工作人员少但工作效率却不低,在7个有效工作日中共计走访了46位校友,其中院士5位,高校校长、书记4位,省部级校友3位,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老校友十几位,还有其他的一些知名校友。我们分别拜访了86岁的老校友陈绍猷、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张管生教授,20世纪20年代因学习成绩优异的5名学生被称为5虎将,这次我们拜访了五虎将之一的陈潜的女儿陈光霞,还有原副校长吴立人的女儿吴莉、赵尚志的侄女赵元明校友、王应慈之子王铁军、1941年入学的校友肖明伟(当年考试六个系中有四个系的第一名是中国学生,轰动全校,肖明伟是其中之一)的夫人施承芬、空军翻译卜刃烈士的夫人王芝仙、还有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中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在这部电视剧中,张冲曾是哈工大1925年入学的校友,后是蒋介石的特派代表。在抗日战争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每次国共谈判,他都与周恩来紧密协作,为国共合作,奔走呼号,成为周恩来的朋友。1941年病逝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叶剑英等都写了挽联,赞扬张冲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这次共征集到史料和实物500余件。主要有:卜刃校友在苏留学时获金质奖章的毕业证书、烈士证。陈潜校友20世纪20年代在哈工大读书时的标准照片。陈绍猷老校友担任副总设计师并在建国50周年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飞豹超音速歼击轰炸机的模型。刘光鼎院士在捐赠以外还为博物馆题字2幅:“博学笃志”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劲捐赠了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的画册,我们还买了《周恩来在重庆》电视剧本和光碟,因为里边有校友张冲的记载。这次我们还征集到了1963年建筑59班7名同学的在邓林翰教授的指导下,参加古巴吉隆滩胜利纪念设计竞赛,在方案完成后邓教授与设计组同学在设计图纸前的留影。1933年哈工大电机科3年级中苏同学合影。刘宗唐在哈工大预科读书时的留影和他写的《踏勘日记》,所使用的钢笔。汪士洋曾穿过的空军军装一套及佩戴的领章和帽徽。反映王应慈校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三秦赤字》和他写的《肃反电影文学剧本选》的第一章《虎穴追踪》。赵尚志的侄子和侄女赵元明、赵元亮姐弟在哈工大读书时的照片和他们在苏联留学时的照片。张嘉锡在哈工大读书和在苏联留学的照片、毕业证、使用的字典、在部队佩戴的领章帽徽。1951-1958年中国空军选派的第一批赴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学员毕业回国的合影,其中有哈工大多名校友:程映雪、同力、李伯勇、赵元亮、卜刃、丁坚、孙敬良、孙家栋、沈世绵。肖明伟校友不但在校时考第一,工作以后曾被誉为军钢第一人,捐赠了获得的证书、奖章、奖品。王玉田校友捐赠了1951年3月1日哈工大颁发给他的奖状(他在学生时就被抽出任哈工大材料股股长,因在建校工作中成绩卓著而受到嘉奖),他还捐赠了1959年1月哈尔滨市钢铁机电生产指挥部颁发给他的哈尔滨市钢铁机电先进生产者奖章证和奖章{大炼钢铁时王玉田担任小土群(土法炼钢)的政委,当时的指挥是李桂林},王玉田在1999年9月9日撰写的文章《一段难忘的经历》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忆了在抗美援朝时,哈工大师生支援前线的热情与忘我的战斗精神,当时拉林和五常两个机场的设计任务由哈工大负责完成,王玉田就被派遣带队修建保卫哈尔滨拉林战斗机机场,任拉林县修建委员会的副主任,21岁的王玉田和县里派的负责人一起带领号称5万人的民工队伍修建机场。工期短(记得是3个月),又是冬天最冷的天气,非常困难。那时主要是修机场上的跑道、指挥塔、营房、油库、“机”窝。当时各个位置上都站满了修建的人们,大家拿着镐,冰冻三尺,一刨就一个白眼儿。后来人们想出一个办法,先用火烤,刨到不冻的土层再往里掏,底下的面积掏大了再将上面的冻土刨开,这样效率大大的提高了,当时尽管困难重重,但干劲非常足。
这次在北京还有一个任务,参加了4月6日哈工大48级60周年老校友联谊会的活动,这次联谊会经过王发瑭等11名老校友近两年的精心筹备(因筹备博物馆的工作,我们与他们之间也建立起了友谊,很早就讲好要我们一定去参加聚会,在会上也进行了博物馆的宣传和征集工作),有近百位老校友从祖国各地前来赴会。此次联谊会也邀请了45级、46级和47级的校友们参加。对于年过古稀之人来说,组织这样一场聚会,着实不易。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是86岁,好多人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的。与会校友中,有奔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乌克兰外籍院士陈熙琛,曾任劳动部部长的李伯勇,我国第一位驻波兰、罗马尼亚、苏联、俄罗斯等国驻外大使王荩卿,军职研究员曹毅风,原哈工大系主任兼总支书记黄振声,哈工大中共地下党支委赵玉龙等多位知名校友。校友总会副会长顾寅生、博物馆筹备组组长任晓萍等出席了联谊会,并分别发言。
顾寅生向入学60多年的老校友们表示热烈地问候,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学校成绩的取得与广大校友们在各条战线上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任晓萍向老校友们介绍了母校博物馆的筹备情况,并向在博物馆筹备过程中给予无私帮助与热心支持的老校友们表示感谢。
老校友们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特别制作了精美的贺词,上面有各位老校友的签名,并在《哈工大之歌》声中赠送给了母校。
大会还为老校友们拍摄了合影照片,并播放校友们在校学习、提前调出工作后等有关时期的照片。忆往昔,校友们念念不忘母校对他们的培养,他们也无悔于用毕生的精力与所学报效祖国母亲。劳动部原部长李伯勇校友说:“感谢母校对我们一直以来的关心,……祝愿母校早日成为高水平一流大学”。乌克兰外籍院士陈熙琛校友在发言中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之后,大家还欣赏了部分老校友准备的俄罗斯歌曲、配乐诗朗诵等文艺节目,一些校友也即兴献舞、作诗,抒发阔别60多年的思念与喜悦之情。大会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衷心地祝福老校友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