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竹 安宁
摘 要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构与传承在博物馆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博物馆既是文化的物化表现,又是文化实体本身,它是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的有效手段。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对外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功能有效地建构并传承着校园文化,而博物馆常见传播方式,如实物展示、声光电多媒体演示、印刷品和网上博物馆等则是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有利保障。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博物馆 建构 传承
学校的发展在不断地积累与总结中向前迈进,博物馆作为大学不断研究自身历史,总结办学经验,挖掘内在潜力于一身的文化、教育、宣传、科研基地,对校园文化的构建与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博物馆的定位、功能、展示传播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建设、使用它,使文物资源发挥其最大功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构与传承
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基于文化的概念,与文化的概念类似,很难准确地做出表述。有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高校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 以校园精神为底蕴, 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它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规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从社会学的文化形态角度来看, 它应当是一种隐性而独特的亚文化[1]。也有学者认为,高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在长期的校园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校园精神和校园意志的物化形式,也是群体特征的综括体现[2]。我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群体在校园活动实践中建构的一以贯之的特性文化之总和,它取决于该群体特有的社会认同、价值观及倾向性行为,具有以下几种性质:群体共性,即某一高校师生群体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特征;高度凝炼性,即将群体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的类行为及行为倾向进行高度凝炼;延伸性,即随群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处的时空发生变化而延至新的时空当中,并成为该个体在新的群体当中区别于他个体的一种固有标识,比如哈工大毕业生毕业分配到北京某一公司工作,但他并没有因为环境改变而失去哈工大人的踏实、严谨等文化特质,而将这种文化延续下去,并在客观上使哈工大文化成为他区别于他人的一个特殊符号。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多重功能, 如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和激励功能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先进大学的外部条件, 是课堂教育教学环节的隐性延伸, 是学生由一维性的校园向多维性的社会过渡的缓冲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3]。”
根据文化的呈现特点,我们可将校园文化分为显形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即可物化表现的文化,其它无法物化表现的则为隐性文化。无论是显性的校园文化,还是隐性的校园文化都在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中得到了极佳的诠释和体现。
二、 博物馆建设是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的建构与传承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得以实现,而博物馆的性质恰恰充分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对文化遗存珍视的结果,其本身便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存在形式、一个文化实体,它不仅是学校历史发展和文化积累的总和,也是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威发言人[4]。它不断地汇集优秀的文明成果,并按照一定的价值目标,释放“文化内涵”,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5]。
我校博物馆的积极筹建,正是学校发展进入了更高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我校朝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向外界宣传、展示哈工大的一个重要窗口。肩负着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正用无尽的热忱和最大的努力将承载学校九十年发展历程的博物馆建好、建精。
博物馆的收藏、科研、教育等功能归根结底都是对文化的储存、整理、研究和传播[6],我校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与藏品,既有我校过去的历史文化遗物,也有当代发展的精粹,凝结了一代代哈工大人的智慧与创造,是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实物见证,记载着学校发展的轨迹,是我校校园文化积累、传承的有效途径。
1、博物馆的定位及功能研究
研究博物馆的功能及定位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它,建设它,使用它,发挥它的最大价值。20世纪50年代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提出,“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1979 年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强调,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有学者认为,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搜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8]”。也有学者认为,博物馆是“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证的永久性、非营利机构[9]。
我校博物馆建设依托于学校发展的主旨思想和发展方向,纵贯学校历史及发展现状,横纳学校的教学、科研、课余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学校文化精品的缩影和物化表现。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可概括为对文化遗产的收藏保护功能、对外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及科学研究功能,各项功能不可分割,共同作用。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深入和现实需要的提高,对博物馆功能的认知还将不断完善。
(1)博物馆文化遗产收藏保护功能在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中的作用
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是挖掘、征集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并对其进行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这是一项抢救历史、挽救文物的工作。征集到的文物作为博物馆藏品成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对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的主要场所。
在征集过程中,很多老校友、老教师向我们表达学校筹建博物馆对于抢救我校近百年发展历史是明智之举,意义深远。他们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愿将保存多年的稀有、珍贵的史料文物捐赠给学校博物馆来收藏、保护、展示,发挥这些文物的价值。经过数年的努力,我们从一无所有到如今已征集各类有展示价值的藏品近万件,这对学校历史的收藏与保护、校园文化的建构与传承其贡献无疑是显著的、卓越的。
(2)博物馆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功能无疑是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多数高校博物馆的建立大都出自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由于高校博物馆拥有大量完整而系统的典藏标本,可供学生随意参观,其对课堂教育的辅助功能,是图书馆和实验室所不能替代的[10]。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博物馆除专业教育的功能以外,还利于在优雅的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我校博物馆初设校史展和各类专题展,如校友英才展、前沿科研成果展、精美艺术展等,对大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功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高校博物馆中有关学校历史和学校精神的宣扬还将对在校师生承担起爱校教育、爱国教育和道德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在国务院给博物馆的《通知》中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文物、博物馆工作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应向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和科学文化教育 [11]。”通过参观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卓越成果,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师生的爱校意识、自主意识,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3)博物馆对外宣传功能在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中的作用
博物馆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对外宣传的功能,高校博物馆正日渐成为高校和所在城市的重要宣传窗口,甚至成为文化景观标志。高校博物馆在接待学校国内外来宾,扩大对外影响,促进文化与学术交流等方面提高着学校的声誉。
(4)博物馆科学研究功能在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中的作用
高校博物馆承担着对学校历史进行研究和撰写的工作。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于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把握以及在各历史时段中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和办学经验的不断总结与高度概括正是将隐性的校园文化进行着显性表述,并以多种形式传承下去。此外,博物馆对史料和实物的记录、分析、研究也将成为校园文化乃至社会文化持续建构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科学研究是高校博物馆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成果的多寡直接反映了博物馆的层次和水平。但这一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使用。博物馆中大量的藏品和实物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学术氛围浓厚、学者云集的大学校园将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注入活跃的力量。国外高校博物馆很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博物馆不仅是教育基地,也是科研机构。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博物馆共有员工70 余名,绝大多数都是研究人员。日本大学博物馆的成员亦主要由专家学者组成,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频繁[12]。我们应该好好利用高校博物馆的科研优势,为学校开辟与外界交往的新面向。
2、博物馆的传播方式是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的有效保障
在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与传播已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而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使用高科技手段低投高效地将藏品中的信息表达和传递出去。博物馆常用的传播媒介有实物展示、声光电多媒体展示、印刷品和网上博物馆。
(1)实物展示方式
实物展示是最直接、真实的展示形式,参观者可以与文物藏品面对面,观察到文物的真实面目与细微之处。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取舍,具有一定的主动性,通过陈列物品的说明和讲解员的讲解,将自己需要的信息摄入脑中,这是文物爱好者的最佳参观方式。实物展示是一切其他展示方式的基础,没有实物本身,其他展示方式再好也只能成为空谈。其局限性在于,参观者受到地域、时间、展示内容更换等方面的限制,如外地参观者只有到本地,在开馆时间内才能对当前展出的物品进行参观。
(2)声光电多媒体展示方式
声光电等手段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是实物展示的有利补充,它们的引入与良好运用突破了原有传统陈列展示方式的单一性,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如声音、光学、电子大屏幕、立式触摸屏、3D影院等媒体手段,不但增强了藏品观赏的艺术效果和立体感,也将拾起的历史碎片重新整合成了历史片断的再现。随着展示内容的不断丰富,这些高科技手段还将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运用。
(3)印刷品传播方式
博物馆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版一些藏品的有关刊物,如有将展品拍照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印刷品;或史类刊物、人物传记等等,这些印刷品具有便于携带、反复使用的特点。
(4)网上博物馆方式
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对博物馆的藏品一览无余。这种传播方式信息流量大,检索方便,容易保存,交互性强。受众覆盖面广,不受地域、时间和展出内容更换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很多博物馆都建立了数字博物馆,对外发布信息,馆藏精粹,设制网上展览。电脑三维技术的运用使得观赏更加立体,对于无法走近实物观看的遗憾来说是一个有效的弥补。
不同的传播方式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各种传播方式的互补与融合,将久远的历史与文明更好地呈现于参观者眼前,成为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的有效保障。
总之,利用多种方式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展示,有效地保障了博物馆在展示、教育、宣传、科研等方面功能的发挥,面向师生,服务社会,提高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的积极、实效作用,是新时期学校快速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向前迈进和各种传播方式的丰富与提高,博物馆对校园文化建构与传承的作用还将不断扩展和延伸。
(作者单位:哈工大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姜惠芬.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构中的传导功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3):5-6
[2]郭耀邦.校园文化的本质与发展.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90(8):55
[3]陈文生.对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实践性思考.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1):56-58
[4][6]刘卫华.博物馆与文化的传递-传播.中国博物馆,2003(4):11-12
[5]梁吉生.博物馆的文化选择.中国博物馆.2007(2):93
[7]张爱民.高校博物馆功能及特点初探.社科纵横.2006(11):156-157
[8]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9]陈建明.虚拟的场景真实的遗产-博物馆功能再审视.中国博物馆,2008(3):16-18
[10][12]昝淑芹,续颜,陈军.中国高校博物馆特色与发展趋势.中国博物馆.2003(4):48
[11]马晓辉.浅谈博物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