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馆内故事
  •   开馆时间:

  •   8:30-17:00(16:30停止入馆)

  •   春、秋季学期每周一及法定节假日当天闭馆

  •   寒暑假期间取消周一闭馆

  •   春节期间除夕、初一、初二闭馆


  •   预约电话:

  •   博物馆 0451-86281516

他参加创建中国第一条地铁的设计工作

——记老校友张宪祖

叶香玉

在国内外城市地铁如林的时代,北京是中国第一座拥有地铁的城市,从历史走过来的人们仍然对中国1969年正式完工建成的第一条地铁记忆犹新。值得骄傲的是,在中国第一条地铁的建设大军里,有我校30年代初的优秀老校友张宪祖。他参与了中国第一条地铁关键技术方面的设计工作。

出生于1914年的张宪祖校友1931年至1936年在我校土木建筑学科就读。

张宪祖毕业时期正值日本统治时期,张老曾先后参加过修建哈大公道和沈辽铁路的工作。1949年8月张宪祖校友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于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简述里这样写道:“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党组织的教育和热情关怀,使我这个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感到党的亲切和温暖,也强烈地激发着我对祖国建设的责任感。”

张宪祖在校就读时是一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渊博的学识使他在建筑领域颇有建树。我们从张老的工作履历中了解到,张老的建筑生涯硕果累累:其中包括南海怀仁堂、北京原有老国际饭店的恢复工作和北京展览馆、北京广播大厦工程等。1949年-1952年间,他担任中直修办任第五工区主任,先后负责修建了当时北京军委通讯部办公楼、高干宿舍楼、礼堂及其他附属工程,共计约有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1952年至1953年,张宪祖担任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副经理兼国际饭店工地主任。国际饭店直属国务院专家局,当时的建筑条件已不敷专家使用需要扩建,扩建工程于1953年6月破土动工,当年12月就出色地完成了全部主体结构工程。不仅工程进度迅速,而且质量优良,受到公司和北京市建工局的好评;建造北京的一座某职工宿舍楼时,张宪祖在充分调研后,科学采用了平行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新的施工法,建筑工程仅仅用了56天。

建于1905年的北京原有老国际饭店系砖木结构,因年久失修。1953年9月间,该饭店中央大厅柱子突然坍塌,房屋多处开缝,全体专家的生命受到威胁。当时国务院一方面迅速转移专家,另一方面要求火速补救(恢复楼体原状)。国务院赖际发同志和建工部宋副部长向负责这项抢救工程的张宪祖下了“军令状”,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10月底全面修复。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在缺乏机器设备并且危险性很大的情况下。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合理的施工方案迅速制订出来。负责工程施工的张宪祖亲自在一线指挥,昼夜连续施工,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按时圆满地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受到专家局高度赞扬。

1954年,张宪祖调至北京第一建筑公司任主任工程师,刚刚接手负责全公司施工技术工作时就接到一项重要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合计约为15万平方米的北京展览馆工程。

北京展览馆工程系中苏协议建筑工程,必须确保在1954年10月1日交付使用。工程结构复杂,建筑形式中央部分采用苏式镏金尖塔,技术难度相当高。中央和北京市委非常重视,中央首长和北京市委刘仁同志经常来工地检查工作。展览馆镀金的尖塔重30吨,上端有红星安装工程高达20余米,重量大又细长,张宪祖组织制订了周密的安装措施计划并在工地一线亲自指挥施工。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起重机械设备,就采用了一种土法起升的方法,组装复杂,起吊困难的红星终于在“五一”前夕在尖塔就位,实现了“五一”见红星!

1955年,张宪祖在接手的北京广播大厦工程主体结构将近完成时,奉命赴建工局研究所工作。他参加创建北京的第一条地铁的设计工作是在他的建筑生涯中留下的最深记忆了。他和其他工程师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第一条地铁的建设史。

1956年至1958年,张宪祖奉命担任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结构设计组组长,北京地铁筹建处是1956年8月成立的,北京市委同时还聘请了以莫斯科地下铁道设计院总工程师巴雷什尼克夫为组长,包括结构专家1人,线路专家1人和地质专家2人组成的5人苏联专家小组来华指导工作。张宪祖精通俄语,可以直接同专家们接触。这让他很快地学到了不少理论和新的技术知识。地铁筹建处的工作,除委托地质部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探外,主要是编制线路网规划方案以及根据北京市的地质恃况,对地铁的埋深和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和比选。1957年国内政治形势巨变,中央决定地下铁道工程暂时“下马”停建。

1958年,北京市委派出了出国考察团,张宪祖是其中一人,赴苏联及德国进行了4个月考察。考察的收获非常大,回国后考察团即提出了北京地铁深埋和浅埋两个比较方案。1958年9月间经中央决定北京地铁筹建处与铁道部合并成立铁道部北京地铁工程局。负责修建北京深埋地铁任务。并任命张宪祖为生产技术处副处长。

由于北京地质构造问题对深埋地铁不利,造价又高,技术问题复杂,难度大。因此,搞的两个试点于1960年停建,改为浅埋。为了解决浅埋地铁设计和施工技术问题,1961年张宪祖一人奉命出国前往苏联进行第二次考察。当时中苏关系已处于紧张阶段。工作虽然比较难于进行,但张宪祖通过来华苏联专家们的帮助下,一切问题得到了解决,并搜集了带回了一批关键的技术资料。回国后张宪祖很快作出了一份全面的技术报告。受到铁道部和地铁局党委的赞许。

1961年由于国内形式发生了变化,地铁第二次下马停建。原本参与建设的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风沙线工程局,合并为华北铁路工程局。这对花费将近10年心血的设计者们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但张宪祖和其他建设工程师一直不相信,地铁的建设真这样无疾而终?下马的日子里,中央有关部门指示,抽调几十位名技术人员留守在地铁工程处,这些技术人员始终没有停止地铁的研究工作。张宪祖担任组长,负责进一步研究地铁浅埋技术问题,包括浅埋暗挖、盾构模拟试验、防水研究试验、钢拼装砖砌新型结构及其性能防水模拟试验、打桩技术研究、人工降低水桩研究以及其他地铁技术问题和施工组织的研究。

1965年2月,党中央毛主席批示北京地铁再次“上马”,由铁道部负责完成。铁道部领导找到张宪祖,让他3天内拿出北京地铁设计计划(包括工程造价、主要材料数量、劳力配备,大型机械投资)。这样复杂繁重的工作要在短短3天内完成,困难相当大。但张宪祖凭借雄厚的学识和技术功底,经过几天的昼夜苦战,这份计划如期完成上报中央。

1965年5月1日,中国地铁局正式成立。局党委指示张宪祖负责地铁施工技术的全面工作。当时确定7月1日开工,工期4年,工期紧迫,任务繁重。张宪祖除了日常工作外,首先对调来的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传授浅埋地下铁道技术理论和施工经验与各种不同的具体机械化施工方法,为建设我国地铁打下了好基础。张宪祖亲自领导制订了地铁北京站至地铁古城站的浅埋地铁、16个车站和区间的具体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其中对最大困难施工降水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人工降低水位的设计,在后来的实践中充分证明设计符合实际要求。

惊人的建设速度,优良的工程质量,1969年北京乃至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胜利建成。1969年10月1日,第一辆地铁机车从古城站呼啸驶出,为今后地铁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渊博扎实的知识功底和成绩显赫的工作业绩,并没有让张老在文化大革命中免受冲击,他被安上“三开干部”罪名,曾被开除党籍,直至1969年铁道部重新落实政策,他才得以重回地铁部门工作。

2006年夏天,正在北京进行调研工作的校博物馆筹备组负责人任晓萍与工作人员专程探望了已生病卧床的张宪祖校友。在张老的家庭病房,慈祥的张老双眼紧闭,正在打着点滴,床边放置的氧气瓶表明张老随时要进行急救。张老的家人说,老人现在已意识模糊,连家人都不认识了。这时,张老的儿媳趴在张老的耳边轻轻喊着:“爸爸,哈工大博物馆的老师来看您了!”我们突然看到张老的嘴角露出了浅浅的微笑,眼角竟然流出了眼泪!张老的儿子告诉我们,他曾经看到父亲保存的哈工大校服、学习工具水平仪和哈工大建校60周年校庆印制的《校友录》。大家都被张宪祖老人对学校的深情厚谊深深感动。

如今可敬的张老离我们远去了,他为国家建筑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于世永存。